大櫻桃的英文名叫cherry,即“車厘”,大櫻桃果就翻譯作“車厘子”。
大櫻桃果實色佳、味美,營養豐富,成熟期早,被譽為"春果第一枝"。長期以來一直是一種"貴族水果"。
世界大部分溫帶國家都進行歐洲大櫻桃栽培,大櫻桃在歐美各國已經有近兩千年的栽培曆史,正式經濟栽培由16世紀開始,當時品種少於20個,德國為栽培中心,到17世紀大櫻桃傳入了新大陸,18世紀初葉被引入美國。日本的大櫻桃栽培始於19世紀中葉,我國大櫻桃栽培是從19世紀70年代通過西方傳教士和僑民、船員引入的,最早在山東煙台栽培。
大櫻桃品種目前有2000多個,生產上廣泛應用的僅有百餘個,實生和芽變是主要的品種選育方法,絕大部分品種自花不實。
喬化大櫻桃前期營養生長旺盛,花芽形成較難,進入結果期較其它核果類晚。而我國大櫻桃栽培技術等各項研究起步晚,大部分大櫻桃栽培區在栽培管理中也存在諸多問題,使其進入結果期更晚,造成樹體旺長,栽後5~6年才開始結果、7~8年才能豐產,或出現隻開花不結果,產量很低等不良現象,嚴重的製約了大櫻桃的發展。發展大櫻桃產業關鍵是砧木。
大櫻桃喬化砧木樹勢難以控製、抗病性差,國外開始了矮化砧木品種的選育工作,目前歐美國家應用的具有矮化形狀的砧木品種有數十種之多。主要有中國櫻桃中的草櫻桃、萊陽矮櫻桃、酸櫻桃品種毛把酸、馬哈利酸櫻桃、馬紮德F12/1、考特、吉塞拉、青膚櫻。嫁接砧木直接影響大櫻桃的生產性栽培,砧木選擇不當,致使植株生長不良,影響果實品質,降低果實產量。自20世紀60年代起,英、德、意、比利時、美、波蘭和前蘇聯相繼開展了大櫻桃矮化砧木優良品係的選育。1665~1991年,德國分別選育出3個係列矮化砧木,即:Gisela係列、Pi-Ku係列和Weiro-ot係列。世界上其他一些大櫻桃生產國亦相繼推出本國使用的矮化砧木,諸如:英國的“考特”、法國的“Edabriz係列”、捷克和波蘭的“P-HL係列”、丹麥的“DAN係列”、意大利的“CAB係列”、比利時的“GM係列”、美國的“M×M係列”、俄羅斯的“VC-13係列”和“VSL-2係列”。從矮化效果、嫁接親和力、早產高產性、生態適應性、抗逆性、適應範圍和效果等綜合指標的分析與評價,認為,德國的“Gisela5”和“Gisela6”矮化砧木表現最優秀;從上世紀八十代開始,國內科研機構開始大量從國外引進大櫻桃砧木,櫻桃產業進入砧木品種化、優良品種多樣化的時代,特別是最近10年,大櫻桃產業發生了革命性的進步。
大櫻桃栽培技術由於砧木品種化和矮化砧木的選育成功,矮化密植技術從上世紀九十帶初引進我國,配套的紡錘形樹形、小冠分層形等樹形和先進的整形修剪技術開始在大櫻桃上應用。隨著現代果業的發展,花果管理、節水灌溉、配方施肥、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日趨成熟。
大櫻桃如果管理粗放,或采用當地中國櫻桃做砧木而導致的櫻桃病毒病、根癌病等,會嚴重影響到產業的發展;如果采用的高大喬木樹形,既難掛果,也難管理,更難生產高質量果品,不適應市場需求。矮化密植早豐產技術現已成功應用,大櫻桃產業如果沒有相應的技術配套仍然處於“櫻桃好吃樹難栽”的窘境,要盡快采用先進的生產管理方式,加快推廣先進實用技術,才利於櫻桃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。